美国黑金-健康信息服务

 


返回首页 返回信息列表

 

治疗常见疼痛的10个中成药,一文总结:从头痛到关节痛,辨证止痛

 

 

疼痛是身体发出的“预警信号”,中医将其归为“痛证”范畴,核心病机多与“不通则痛”“不荣则痛”相关——气滞血瘀、寒湿阻滞导致气血不通,引发刺痛、胀痛;气血亏虚、肝肾不足导致筋脉失养,引发隐痛、酸痛。10种中成药针对不同部位、不同证型的疼痛,通过“疏风散寒、活血化瘀、益气养血、通络止痛”等作用缓解不适。需明确,剧烈疼痛或持续超过3天的疼痛需先排查器质性病变(如肿瘤、骨折),中成药仅适合功能性或慢性疼痛,以下具体介绍。

一、头痛:疏风通络,分证止痛

细节介绍

1. 川芎清脑颗粒:疏风止痛,针对风邪头痛

由川芎、当归、防风、白芷等组成,核心功效“疏风止痛、活血化瘀”,适合风邪侵袭或瘀血阻络引起的头痛。

- 适用表现:

头痛呈跳痛或刺痛,遇风加重,伴头晕、颈部发紧,舌质暗或有瘀点。

- 作用特点:

川芎“上行头目”,像“疏通头部瘀阻的经络”,防风、白芷驱散风邪,适合偏头痛、紧张性头痛属风瘀证者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1袋(10g),每日3次(饭后冲服);孕妇禁用(活血作用强);忌生冷食物;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。

2. 养血清脑颗粒:养血平肝,针对血虚头痛

由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钩藤等组成,核心功效“养血平肝、活血通络”,适合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。

- 适用表现:

头痛隐隐(午后加重),伴头晕、心悸、失眠,面色苍白,舌淡。

- 作用特点:

熟地、当归补血养血,像“给头部经络‘补充营养’”,钩藤平肝,缓解血虚导致的肝阳上亢头痛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4g,每日3次(饭后冲服);低血压者慎用(可能加重头晕);忌烟、酒及辛辣食物;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。

二、牙痛:清热泻火,分虚实止痛

3. 牛黄解毒片:清热解毒,针对实火牙痛

细节说明

由人工牛黄、黄连、黄芩、大黄等组成,核心功效“清热解毒”,适合胃火上炎引起的实火牙痛。

- 适用表现:

牙痛剧烈(牙龈红肿),伴口臭、便秘、舌红苔黄。

- 作用特点:

黄连、黄芩清胃火,像“扑灭口腔的‘实火’”,大黄通便泻火,从根源减少火气上冲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2片,每日2-3次(饭后服用);不可长期服用(苦寒伤胃,不超过3天);孕妇禁用;忌辛辣、油炸食物。

4. 知柏地黄丸:滋阴降火,针对虚火牙痛

由知母、黄柏、熟地、山茱萸等组成,核心功效“滋阴降火”,适合肾阴亏虚、虚火上炎引起的牙痛。

- 适用表现:

牙痛隐隐(牙龈微红),伴口干、腰膝酸软,夜间加重,舌红少苔。

- 作用特点:

熟地、山茱萸滋补肾阴,知母、黄柏清降虚火,像“给体内‘滋阴降火’”,适合老年人或久病后的虚火牙痛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8丸,每日3次(饭前服用);感冒发热时停用;可配合枸杞、麦冬泡水喝;连续服用1周为一疗程。

三、胃痛:和胃理气,分寒热止痛

5. 香砂养胃丸:温中和胃,针对胃寒胃痛

图片细节

由木香、砂仁、白术、陈皮等组成,核心功效“温中和胃”,适合胃寒气滞引起的胃痛。

- 适用表现:

胃痛隐隐(热敷后减轻),伴胃胀、嗳气,喜热饮,舌淡苔白。

- 作用特点:

砂仁、木香温胃理气,像“驱散胃里的寒气”,白术健脾,改善胃寒导致的消化弱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9g,每日2次(饭前服用);忌生冷、油腻食物;可喝生姜红枣茶辅助温胃;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。

6. 左金丸:泻火疏肝,针对肝火胃痛

由黄连、吴茱萸组成,核心功效“泻火、疏肝、和胃、止痛”,适合肝火犯胃引起的胃痛。

- 适用表现:

胃痛灼热(反酸口苦),情绪激动时加重,舌红苔黄。

- 作用特点:

黄连清泻肝火,吴茱萸引火下行,像“理顺胃里的火气”,快速缓解肝火导致的胃痛反酸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3-6g,每日2次(饭后服用);脾胃虚寒者禁用(会加重胃寒);忌辛辣、酒精;连续服用不超过5天。

四、关节痛:通络祛湿,分证型止痛

7. 风湿骨痛胶囊:温经散寒,针对寒湿关节痛

由制川乌、制草乌、红花、木瓜等组成,核心功效“温经散寒、通络止痛”,适合寒湿痹阻引起的关节痛。

- 适用表现:

关节冷痛(遇寒加重,热敷减轻),伴肿胀、活动受限,舌淡苔白腻。

- 作用特点:

制川乌、制草乌温散寒湿,像“给关节‘祛寒保暖’”,红花活血通络,缓解寒湿导致的僵硬疼痛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2-4粒,每日2次(饭后服用);不可过量(含乌头碱,不超过4周);孕妇禁用;避免与其他含乌头类药物同用。

8. 湿热痹胶囊:清热除湿,针对湿热关节痛

由苍术、黄柏、忍冬藤、薏苡仁等组成,核心功效“清热除湿、活血通络”,适合湿热痹阻引起的关节痛。

- 适用表现:

关节红肿热痛(触碰加重),伴发热、口苦,舌红苔黄腻。

- 作用特点:

黄柏、苍术清热燥湿,忍冬藤清热解毒,像“给关节‘降温祛湿’”,缓解湿热导致的炎症疼痛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4粒,每日3次(饭后服用);脾胃虚弱者慎用(防腹泻);忌辛辣、发物(如海鲜);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。

五、痛经:活血调经,分虚实止痛

9. 益母草颗粒:活血调经,针对血瘀痛经

由益母草组成,核心功效“活血调经”,适合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。

- 适用表现:

经期小腹刺痛(经血有块),块出痛减,舌暗有瘀斑。

- 作用特点:

益母草活血祛瘀,像“疏通子宫的瘀阻”,促进经血排出,缓解瘀血痛经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15g,每日2次(经前3天开始服用,至经后2天);孕妇禁用;气血虚弱者慎用(需配伍补气药)。

10. 八珍益母丸:益气养血,针对血虚痛经

由党参、白术、当归、益母草等组成,核心功效“益气养血、活血调经”,适合气血两虚兼血瘀引起的痛经。

- 适用表现:

经期小腹隐痛(经后加重),伴乏力、面色苍白,舌淡有瘀点。

- 作用特点:

党参、白术补气,当归、益母草养血活血,像“给子宫‘补养兼疏通’”,缓解血虚夹瘀的痛经。

- 注意事项:

每次9g,每日2次(经前5天开始服用);感冒发热时停用;可吃红枣、桂圆辅助补气血;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。

六、用药有效的信号:疼痛在减轻

用药后出现以下变化提示有效:

- 疼痛程度减轻(如从剧烈痛变为轻微痛);

- 发作频率减少(如头痛从每日3次减为1次);

- 伴随症状缓解(如胃痛伴有的反酸、胃胀减轻)。

若用药3天疼痛无缓解,或出现疼痛加重、发热、呕吐(可能为器质性病变),需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病情。

七、注意事项:止痛的核心原则

- 辨证用药是关键:

如胃寒痛用香砂养胃丸,错用左金丸(清热)会加重疼痛;虚火牙痛用知柏地黄丸,忌用牛黄解毒片(苦寒伤阴)。

- 不长期依赖:

中成药仅缓解症状,需找到疼痛根源(如牙痛查龋齿、关节痛查关节炎),不可长期靠止痛药掩盖病情。

- 特殊人群禁忌:

孕妇禁用活血、泻下类止痛药(如益母草颗粒、牛黄解毒片);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含毒性成分的药物(如风湿骨痛胶囊)。

这10种中成药针对常见疼痛的不同证型,通过“通经络、调气血、祛病邪”缓解不适。但需明确:疼痛是身体的“警报”,用药前需初步判断证型(如寒热、虚实),严重或持续疼痛需先就医检查,避免盲目止痛延误治疗。

声明: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,为原创内容,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“艺术加工”,无任何虚构对话,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。